九千岁[重生]_九千岁[重生] 第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千岁[重生] 第55节 (第3/3页)

骑着马,在侍卫的保护下,将益都周边巡视一遍。
  庞义和丁昌顺对于山东之惨状倒是没有遮遮掩掩,益都城外随处可见衣裳褴褛、满脸麻木的百姓。这些百姓瞧见殷承玉一行,也没有什么反应,只捧着手里的树根一下下嚼着,眼底只余下绝望漠然。
  大约是见殷承玉看得久了,庞义叹息着解释道:“这些百姓都是没什么力气了,只能在此处等着富户人家好心施舍些粥饭,但凡还有些力气的,都去了卸石寨。以为叛军会管吃管喝。但他们哪里知道,待在益都城,起码偶尔还能领到一口吃的,去了卸石寨才是只能等死。”
  他满面愁容,叹息连连。
  殷承玉眉眼未动,只问:“备灾粮呢?为何没开仓放粮?”
  如山东等地灾厄多发之地,朝廷都有备灾粮。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便能用灾备粮应急。
  庞义道:“早就放粮了,只是这次受灾范围广,灾民多,灾备粮根本不够分,早已分完了。原打算向周边粮仓接粮,还未来得及派人,就生了叛乱。”
  殷承玉凝眉沉思半晌,道:“孤会拟一封手令,你们先自周边粮仓调粮赈灾。”
  庞义和丁昌顺文言面露喜色,朝殷承玉拱手道:“臣等先替山东百姓谢过殿下宽宏。”
  殷承玉扫过两人,掩下了眼底冷意,道:“灾情孤已知晓,便先回行馆吧。”
  ……
  庞义与丁昌顺将人恭送至行馆,见殷承玉进了行馆,方才对视一眼,策马回了官衙。
  行馆内。
  殷承玉下了马,就瞧见刚自城外军营回来的薛恕。
  他扬了扬下巴,示意薛恕跟上,便率先进了书房。
  “派几个探子,去各处打探一下高幼文与红莲教的消息,越详细越好。”他提笔写下一条,又继续道:“再派几名好手,暗中监视徐惠、庞义以及丁昌顺三人,不要打草惊蛇,只记录行踪和往来即可。”
  他将写好的纸张拿起来吹干笔墨,折起来扔给薛恕:“最后再去拿一身你的常服来,孤要微服出去一趟。”
  薛恕接过纸张收好,不赞同道:“如今敌暗我明,殿下贸然离开,恐有危险。”
  “方才孤随庞义和丁昌顺去益都城外视察,观益都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想来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但庞义却说灾备粮早已经放完,两人所言是真是假,孤要亲眼验过才信。”
  薛恕见他坚持,只能去寻了一套自己的常服来给他。
  殷承玉绕到屏风后换上。
  薛恕的衣裳他穿着有些宽大,但也正好模糊了他的身形,青色袍服叫他看起来多了几分文弱气息。
  他自屏风后出来,刻意缩着肩膀垂着头,乍一看上去倒是有几分怯弱小太监的模样。
  “这样可能掩人耳目?”只是他抬起脸来时,精致的五官瞬间便冲淡了方才的怯弱,连普通的衣袍都仿佛添了几分尊贵气。
  薛恕定定看着他,半晌才出声:“出去时,殿下记得低着头。”
  若是顶着这张精致漂亮的面孔,便是披着麻袋,恐怕也会被人认出来。
  殷承玉睨他一眼,暗自记下,便与他一道出了门。
  薛恕大步在前,殷承玉落后半步,含胸缩肩,头深深垂着。甚至连步伐都特意改变了,不似平日稳当从容,似带了几分惶恐,步伐小而快地跟在后方。
  两人顺利出了益都城,确定未被人察觉,殷承玉才不再伪装,看向西面,道:“先往临朐去。”
  青州府下辖三州十六县,其中临朐,寿光还有昌乐都在益都周边。殷承玉此行便准备将这三个州县都探过一遍。
  薛恕早让亲信在城外备了马匹,两人上了马,便往临朐方向疾驰而去。
  大半日的时间,殷承玉先后探访了三个州县,其受灾情形与益都相仿。但殷承玉与薛恕在当地挨家挨户问过去,官府是否有开仓放粮,这些百姓却都摇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