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7 荀镇东巡行二州(十二) (第4/5页)
仪,我来猜一猜你的心事,你看我猜得对不对,可好?” 徐荣恭谨说道:“明公明察秋毫,荣的心事,定是难逃明公法眼。” 荀贞指了下徐荣,笑道:“我猜你的心事,应当是眼见着文谦等将今次进伐兖州,攻城略地,无不立下大功,而你却枯坐广陵,不得参与其间,只能看他们建功,望洋兴叹,故此不乐,乃有郁郁之心事,……令仪,我猜的对否?” 徐荣再度起身,下拜说道:“明公当真法眼,不敢相瞒明公,此正是荣之心事。” “令仪,就像我刚才说的,你正当壮年,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也,我岂会让你长久地枯坐广陵,无用武之地?就算你乐意,我还不乐意!”荀贞亦起身,至徐荣身前,把他扶起,笑着与他说道,挽住他的手臂,把他送到席上,按他坐住,摘下腰间,递朝给他。 徐荣讶然,举头说道:“明公,这是?” 荀贞说道:“此剑随我已久,当年在颍川郡阻抗黄巾,我配的就是此剑。令仪,今日我把此剑赠送给你。” 徐荣惊道:“明公,这如何使得?” 荀贞不由分说,将剑塞到徐荣手中,笑道:“令仪,我此剑赠你,亦不是白赠。” 徐荣问道:“敢问明公,有何令下?荣必肝脑涂地,为明公效死!” 荀贞说道:“不需你效死。令仪,卿可知晓,为何此次进伐兖州之战,我没有调你么?” 徐荣迟疑说道:“想来应是因为广陵南邻扬州之故?” 荀贞踱步室内,负手说道:“不错!正是出於此故。令仪,你长驻广陵,对扬州的情势应是了解。自陈温病故以后,至今扬州无主,袁本初、袁公路都各自上表了扬州刺史,其二人对扬州的觊觎由此可见。袁本初倒也罢了,他鞭长莫及,可那袁公路却是身在南阳,且而下吕布已然占据江夏半郡,离扬州乃是咫尺之遥了!吕布,号称飞将,当代之悍将也,他如果进犯扬州,则我九江不稳;我九江不稳,则我广陵、下邳不安。 “除袁公路、吕布以外,扬州并境内有丹阳等郡的野心之徒、巢湖等地的水贼肆虐。 “因此,我才会把你留在广陵!令仪,广陵不仅是我徐州南部的边界,而且是我曾经治理过的故地,亦只有你在这里镇守,我,才能放心啊!令仪,我的这个苦心,你要明白。” 徐荣和乐进、荀成不同,他如今在徐州军中的地位,尽管与许显、乐进、荀成算是同列,但许显、乐进、荀成何许人也?两个是荀贞的西乡旧人,一个是荀贞的族人,论与荀贞的亲近关系,徐荣这个后来之降将却是远不能与他们相比的。 故而,看着许显、乐进、荀成等人,在这回攻打兖州此战中,一个个大显身手,立下大功,徐荣再是不多想,也难免会有点不平衡。 荀贞对此,早有预料,今晚赠剑,以安其心之举,实非是荀贞临时起意,而是早在巡州到广陵郡之前,他就已经想好决定下来的。 却是得了荀贞的随身宝剑之赠,得了荀贞的一番话语抚慰,徐荣内心中的那点不平衡,或言之失落,顿时不翼而飞,他感激涕零,将荀贞赠给他的宝剑暂放到席上,三度起身,下拜说道:“是荣不识大局,荣知错了!” 荀贞把他扶起,笑道:“还是那句话,你我皆非圣人,谁能做到不惑?惑了不怕,只要能把惑解开就是!令仪,我是想与你之间肝胆相照的!方今海内诸侯群起,吾正欲与卿共为汉室荡清天下!日后你再有惑,可不要自己瞎琢磨,只管来问我!” 徐荣惭愧应道:“诺!” 荀贞弯腰,将宝剑拿起,亲配到徐荣的腰带上,略退半步,看了一看,笑顾荀班,说道:“宝剑赠英雄。陆高,此剑,令仪配之,比我配着,可着实是英雄不少!” “陆高”,是荀班的字。 荀班虽任军职,其人清雅,微笑应道:“明公佩剑,君子之英也;许将军佩剑,杰士之豪也。” 荀贞哈哈大笑。 回到席上坐下,荀贞叫徐荣也落座,说起了一桩事来,问他,说道:“令仪,我闻你与公孙度交好?公孙度的辽东太守,正就是因你的举荐而才得任?” 公孙度与徐荣是老乡,两人都是玄菟郡人,——或者准确说,公孙度与徐荣是半个老乡,公孙度家本辽东郡,他是少年时随其父迁居到玄菟郡的。 徐荣答道:“荣与升济同乡,少小相识,其人勇武有能,兼辽东本其乡梓,故是当年荣尚从逆,附於董卓的时候,曾向董卓举荐过他,董卓就僭托朝命,任了他做辽东太守。” “升济”,是公孙度的字。 “你能与他取得联系么?” 徐荣说道:“荣可以写一封书信与他,……只是,明公,辽东远在幽州东隅,与徐州道路间隔,要想荣的书信送达,恐怕不易。” 辽东位处在幽州的最东边,其再往东,便是高句丽的地界了;辽东的南边是大海,过了海是青州。也就是说,要想把徐荣的信送到公孙度手中,要么泛舟而至;要么就只能穿越过冀州的北部和幽州的西部、中部。这两条路,一海一陆,都迢远,且不好走。 荀贞说道:“送信的事儿,我来想办法,你把信写好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