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第13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节 (第1/2页)

那一个月下来,就是?
  别说话胖丫,这个帐,奶会算,三十多两银。
  “胖丫,你倒是说话啊,三十多两银,咱俩四六分,奶该得多少?”
  宋茯苓无语,刚还让她闭嘴呢:“您连续送三十日货,只您自己,保守估计,就能得十三两多银钱呗。”
  就送那么几日货,就赚十三两多啦?
  十三两啊十三两,马老太心想:
  她这大半辈子过去了,手里啊,只有当年要给家里添几亩地,三儿偷摸给了她银钱让她去买,只那时候,手中攥过那么多银钱。
  而且还没过夜,就交给了卖地的人家。
  马老太眼睛直勾勾地盯住宋茯苓,脑中却越来越清明。
  她有种直觉,是一种从没有过的直觉:
  如果错过这一次,她这辈子,直到闭眼,也就这样了。
  可她,再也不想像原来那样过日子,再也不想像原来那样活着。
  哪怕,哪怕她和小孙女只干三个月,干到开春,酒楼茶馆青楼吃腻了她们祖孙的鼓捣蛋糕,一个月净赚十几两,她也能攒够四五十两银钱了。
  小孙女更是能攒些足够体面的嫁妆。
  将来,小孙女多带些银钱出嫁,婆家才不会欺了她。自个得有体己银,自个手里攥着钱,到啥时候都不会受了屈。
  那么,她们祖孙俩,就不白折腾一场。
  “奶?”宋茯苓有些被奶奶的目光吓到了。
  马老太回过神,彻底想开了,就要去做。
  第一件事,就是将宋茯苓手里的银钱全没收,给她这点银子铜板又重新塞回裤腰,塞完忽然一把拉住宋茯苓的手说,“走,跟奶走。”
  “咱干什么去?”
  小小的巷子口,留下了马老太坚定的声音,她说:
  “一锅蛋糕得烤大半个时辰。
  一日才十二个时辰。
  你一日下来,要烤几十锅,那可真是不用睡觉了。
  奶能让你不睡觉吗?那不得给俺孙女累死。
  奶带你买砖去,买青砖。
  咱这回连破泥砖都不要了,别哪天塌了耽误事。再一个也省得跟大伙废话,还得占用他们土窑让他们帮忙烧泥砖,费那个事呢。
  咱用青砖,多垒几个烤炉。
  垒它十个八个的,你一次多和面,就像我蒸干粮似的,你多和些面。
  完了十个八个烤炉子一起烤,你一日干俩时辰就能歇着了。”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二更三更(为月票2300+)
  北方冬天不盖房,就是在现代时,有那么多先进的机器,进入大冷天,各个工地也会完全停止施工。
  一,地基挖不起,那都冻上了。
  如果非要不服输非要大冬天盖房子,人力钱至少都得往上翻两倍不止,太费事。
  二,也是最重要的,即便不差钱,就非要提高成本冬日雇人盖房,热胀冷缩,大冷天盖的房子容易变型。
  谁家盖栋房子不是为住一辈子,谁能没事儿扒房子盖房子玩。一旦变型了怎么整。
  所以说,任子苼能送给大伙房瓦,真是费了些劲弄到的,也真算得上是体面的赔礼道歉。
  所以说,宋福生才会带着大伙,想办法烧土坯子费劲搭炕。
  当时,卖了松子的钱,不是买不起青砖。
  秦砖汉瓦,砖都历经许多朝代了,真谈不上用不起。
  一个用人力烧出来的粘土砖块,这里的人力又不值钱,并不贵。即便是最普通的百姓家盖不起砖房,也是能买的起搭炕砖头的。
  难处是,冬天没地方买。
  童谣镇的砖窑,早就停工关门,就等着开春,才会再开张。
  马老太和宋茯苓自然打听过后,也买不着了,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不过,她们祖孙俩运气好。
  之前逗留查钱的小窄巷子里。
  此时,宋茯苓踩着大石头,一手拄住她奶肩膀,一手正扒住别人家墙头呢。
  “奶,我没看错,她家真的有砖,好像是这家人盖房子剩下的,你看她家偏房是新的。”
  “你下来吧,下来,别摔着。”马老太给小孙女扶下来后,她就从墙外一路小跑,跑到了这家门口。
  正要扣门,里面的门正好打开。
  从里面出来一位老大娘,看起来和马老太是差不多的岁数,不过人家穿的可比马老太体面得多。
  “你找谁呀?”
  “我应该就是找你,呵呵,大妹子,实在是讨扰了,可我有件事想和你打个商量。”
  老大娘听完前因后果后,愣了又愣,“你说,你要买我家砖搭炕?你为啥要冬天扒炕啊?炕不好烧的话,应该是最晚入秋就得扒了重搭,咋是眼下这时候?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嘛。”
  马老太说,俺们不是没事找事,这不是因为才来嘛。
  才来?啊,老大娘听懂了,你们不会是从南面来的吧?听说从南面来了不少难民,官府还给发救济粮。听说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