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_第2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1/2页)

士兵们开始分:白斗篷。
  宋福生将两袋子面包送过来时,一瞅:这不就是林海雪原嘛。
  宋阿爷一跺脚,跑没影了。转头出来,手里拿着几块大白布,甚至还有屉布。
  也分给跟上山的小子们。
  宋富贵嫌弃地接过屉布:“阿爷,人家披的那白斗篷,趴雪地里瞧不着。你给我们的是啥,一人就这么一小块,我们捂脑袋上吗?捂住脑袋,顾不上腚。”
  耿良冲手下喊:“有多余的给他们也分一分。”
  出发。
  爬山的路上,带着武器、背着干粮、拽着爬犁,耿良以及耿良附近的人还听了个故事。
  是大郎给讲的。
  因为宋二婆子家大孙子,昨晚就住在宋福生家西屋,他就显摆似的,讲昨夜听来的“话本子”。
  可是他表达能力不行,这孩子有点磕巴。
  要不然挺能干的,但是为什么逃荒一路包括到了这里,总是听不着他说啥呢,就是因为有点磕巴。
  越着急越磕巴。
  大郎没招了,听的磕磕巴巴实在费劲,就接过话头讲了起来。
  “鸟机?”
  “对,在天上飞的,长的像大鸟一样,烧一种燃油,就能飞起来,我妹子编的。”
  有士兵稀奇得不行:“挺会编啊。”
  当大郎讲到降落伞时,更是有好些个小子一起问:“身上背包跳下去?”
  “啊,我妹子编的。”
  耿良走了好一会儿了,就打算仔细听这些人跳下去后,降落伞打开会变成什么样,结果大郎不说了,他回眸:“接着讲。”
  大郎:“没啦。”
  第三百二十九章 就是这么怪(一更)
  直忙到晌午,宋茯苓才从蛋糕房回来。
  她奶最近接了单生日蛋糕活。
  这种活,不是二丫姐她们能干的,必须她亲自来。
  但话说回来,二丫姐在做蛋糕方面,其实挺有天赋的。教几次就会,带徒弟方面也比别人有窍门。
  只是在裱花的时候,二丫会手抖。
  也可以这么讲,烤炉房里有一个算一个,多多少少都手抖。
  宋茯苓一度怀疑,是因为这些人,打小就干糙活、重活,看凸出的手指节就能看出来,手长的很不符合年龄。
  或许当年干活使的力气,也超过了身体的承受极限。
  所以现在干特别细致的活,就会手打哆嗦。手抖属于后遗症。
  这个是没办法的。
  不止做生日蛋糕裱花,包括做衣服荷包绣花,农家女的手艺怎么练也不会比闺秀的手艺强。
  眼界审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家闺秀打小就练拿针,会保护手,农家女孩子哪可能做到。
  宋茯苓挺为二丫可惜的。
  当然了,也很为自己可惜。
  要不然她是不是就不用干活了。
  钱佩英身上系着围裙,两手湿湿的,正跪在炕上,铺新洗的衣服呢。
  用炕晾干。
  有米寿的外衣外裤、小裤头,有宋茯苓的,还有宋福生滑雪摔倒的那身长袍和换下的袜子。
  一上午,钱佩英啥也没干成,就洗这几件衣服来着。
  这里用水烧水打水倒水太不方便,没有洗衣机,洗衣服太费劲。
  再收拾收拾屋子。这几日家里住的人又多,擦擦炕席、窗台,抖一抖那些人盖的棉被,更是一上午就过去了。
  听到闺女回来的动静,钱佩英跪在炕上,接着铺手里的湿衣服。
  衣服才晾到炕上时,会冒着热气。
  钱佩英头也没回道:“做完啦?明天卖的点心,活也安排完啦?”
  “恩。我爹呢,怎么没看着他。”
  “你爹去新里正家报帐去了。
  将昨个,还有今儿、明儿,看这样,谁知道后儿个他们能不能走啊?
  将这几日一顿要做什么菜,做几个菜,用多少米面粮油,都给写个帐送去。
  别让人觉得,咱们这伙人,好像给做饭是占了村里人大便宜似的。有没有剩,告诉告诉他们,咱可没占。
  至多就是说那些当兵的能吃呗,多做出些量,咱这些人舀勺汤,呵呵,顺便夹块肉,也能解解馋。”
  “那辣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