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请破阵 (第3/12页)
“山水相逢,再无重逢。” 又转头笑道:“府邸枢纽就在匾额。我已经放弃对它的掌控,之后能够取得几分山水气运,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阴神疑惑问道:“你不恨大骊王朝?他们为了让你继续坐镇此地气运,故意对你隐瞒了实情。” 楚夫人一言不发,飘然远去。 黄庭国北方山林之中有一座别业,虽山水险峻,但由于附近的江畔山壁之上有晦涩难解的摩崖石刻,每一个字都大如斗笠,使得游人不断。加上这栋宅子修建了一条可供马车通行的宽阔山路,所以算不得人迹罕至,时不时就会有人路过借宿或是休息。 别业主人是一个精神矍铄的古稀老人,身份相当不俗,是黄庭国的前任户部侍郎。老人一向好客,无论登门之人是达官显贵还是乡野樵夫,都会热情款待。 今夜月圆,山林和江水之上铺满月辉。一个提着一盏昏黄灯笼的老人,腋下夹着一本泛黄古籍,独自从宅院走出,下山来到并无一艘野舟渡船的渡口,从袖中掏出一件拇指长短的小木舟模子,轻轻抛向小水湾中。在距离水面还有一丈高的时候,小木舟突然变大,最后变得与寻常舟船无异,轰然砸在水面,溅起无数水花,在寂静深夜里,声势尤为惊人。 老人登上小舟,却没有木桨可以划水,便抬起手中灯笼,松开手指后,去抽出腋下书籍。那盏本该坠落的灯笼诡谲地悬停在空中,散发出柔和的洁白灯光。 老人盘腿而坐,一手捧书一手翻书,小舟自行驶出小水湾,去往水流相通的大江。他翻书的速度极其缓慢,今夜的江水破天荒地格外平静,小舟几乎没有任何晃动。 当他乘舟来到那处石壁下,才抬起头,望向那些无人能解开谜底的古老文字。 准确说来,其实有人在不久之前给出正确答案了,是一名大骊王朝的白衣少年,看着不过十五六岁,却能够一语道破天机,说那是“雷部天君亲手刻就,天帝申饬蛟龙之辞”。哪怕老人见过了无数次春荣秋枯,那一刻内心仍是惊涛骇浪,只是脸上没有流露出来而已。 老人收回视线,心情复杂,微微叹息一声。 树欲静而风不止。 被一叶扁舟压着的大江水面之下,所有鱼虾蛇蟹龟等一切水族活物,几乎全部匍匐在江底,瑟瑟发抖。 老人收起灯笼和书籍,人与舟一起沐浴在静谧月色里。他又变出一只酒壶,不急于马上喝酒,而是环顾四周,唏嘘道:“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喝酒喝酒!”老人哈哈大笑,开始饮酒,一口接一口。小小酒壶瞧着不过一斤半的容量,但是老人已经喝了不下百口酒。 最后老人喝得酩酊大醉,脑袋晃晃悠悠,随手将那酒壶丢入大江,便向后倒去,扑通一声,直接躺在小舟之内呼呼大睡。 小舟继续逆流而上。突然,小舟头部微微上翘离开水面,然后整条小舟就这样离开了大江,向高空飘荡而去,越来越高。 小舟穿破了一层又一层云海,大江早已变成了一根丝线,整个黄庭国变成了一粒黄豆,东宝瓶洲变成了一寸瓶。 当老人悠悠然醒来,已经不知小舟离开大地有多远,距离天穹有多近。 小舟轻轻摇晃,又来到一条大河,只是不同于人间,这条大河仿佛没有尽头,群星璀璨,无比绚烂。 老人神色悲怆,嘴唇颤抖,喃喃道:“酒呢?”他重新躺下,闭上眼睛,像是记起了最不堪的回忆,满脸痛苦,一遍一遍重复呢喃,“我的酒呢,我的酒呢,酒呢……”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一名潇洒儒士站在大江畔的石崖之上,等待那一叶扁舟的返回。 此人正是观湖书院的崔明皇,作为东宝瓶洲最著名的两大儒家君子之一,他曾经亲身参与过骊珠洞天收官。他在收到两封密信后就赶来此地,要跟国师崔瀺和小镇杨老头一起,与这条老蛟做笔买卖。 因为大骊如今拥有世间最后的半条真龙。 这是最大的筹码,其实也是唯一的筹码。 老城隍旧址,秋芦客栈。 井口和井底,站着两名貌似年龄相近却身份绝对悬殊的少年。 陈平安轻轻跨上井口边沿,微微前倾,望向幽幽的水井底下,喊了一声:“崔东山。” 崔东山双手负后,仰起头,笑眯眯道:“怎么,终于想通了?” 陈平安继续说道:“我们第一次见面,你自称什么来着?” 一瞬间,崔东山猛然警觉,头皮发麻,心湖沸腾。 紧接着,一条雪白虹光从井口撞入井底! 剑气如瀑布倾泻,布满整个水井。 这副皮囊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多少影响到崔瀺的一部分心性,加上古井之内,身体往下沉入水底的速度注定快不过剑气临头,他早已退无可退,便也没有半点退缩,一手在身前掐诀,一手掌心朝向井口,祭出了一份可谓压箱底的保命符。 只见少年洁白如玉的掌心出现一面镜子,镜面仅比井口略小一圈,镜面之上散发出一层淡黄的光晕。 有些白虹剑气顺着镜面边缘,流泻而下,井水瞬间蒸发干净。 整个镜面则挡住了绝大部分剑气,一撞之下,镜面绽放出绚烂的刺眼电光。 砰一声,崔东山身形往下一坠,下落半丈有余,整条手臂颤抖不已,然后被剑气镇压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