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 《山水有相逢》:我是一名剑客 (第6/14页)
来送你一样东西,省得到时候匆匆忙忙,话都说不清楚。” 陈平安没有伸手去接。倒不是担心眼前男子包藏祸心,而是习惯了无功不受禄,实在是没有白拿东西的脸皮。 李希圣说道:“我弟弟李宝箴,你知道吧?” 见陈平安点头,李希圣又道:“朱鹿在枕头驿试图行凶一事是他暗中指使,他当然是错的,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阻拦。李宝箴从小就不是愿意认错的人,但是没办法,他是宝瓶二哥,我是他大哥,一家人就是一家人,既然他做错了事情又不愿意悔改,就只好由我来代为弥补。” 李希圣看到依旧沉默的黝黑少年,笑道:“你放心,就事论事,这块桃符,只跟刺杀一事有关,之后我离开小镇,你要自己小心李宝箴。如果是你稳稳占据上风,陈平安,我恳请你能够给他一次活命的机会,给他洗心革面的机会,一次,就一次。当然,若是势均力敌、你死我亡的险峻形势,你不用手下留情,万事以自保为上。” 陈平安仔细思考片刻,缓缓道:“好的!” 李希圣递出桃符,笑容温暖:“既然如此,就安心收下。小东西而已,不值一提。” “李大哥,你不用送我东西,而且你放心,我答应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陈平安摆摆手,笑道,“能让李大哥赶这么远的路专程来送的东西,肯定很珍贵。而且……”说到这里,陈平安就不再多说什么。 事实上,阿良曾经提过一嘴,说骊珠洞天真正的大机缘还留在福禄街和桃叶巷。直觉告诉陈平安,这可能跟李希圣的这块桃符有关。 李希圣见到少年异常坚持,犹豫了一下:“能否单独聊?” 龙泉由县升郡之后,原本龙泉县这个沾着龙气的特殊县名就改成了相对普通的槐黄县,郡府设置在大山以北地带,县衙依旧位于小镇之上,县令是一名姓袁的年轻官员。不同于事事亲力亲为的前任父母官吴鸢,袁县令极少露面,但奇怪的是,在吴鸢吴郡守升官之前,原先停滞不前的诸多事宜,例如选址为老瓷山和神仙坟的文武两庙建造,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所以许多人都觉得吴鸢这只绣花枕头的跳级升官很没道理。 新任窑务督造官是一个年轻人,姓曹,同样是一个上柱国姓氏。比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袁县令,曹督造更加愿意抛头露面,不但主动登门拜访福禄街、桃叶巷的富贵门庭,龙尾郡陈氏创办的学塾也经常能够看到此人的身影,尤其是学塾助教李希圣的授课,曹督造只要一得闲就会去旁听,脱下官服,换上儒衫,堂而皇之坐在学堂最后排,跟一大堆蒙童稚子同处一室,从不觉得丢人现眼。 槐黄县的东边驿路,最靠近县城小镇的驿站,名为槐宅驿站,规模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匹驿马俱是乙等战马,这对于其他郡县小驿站而言,简直就是做梦都别想。今天槐宅驿站来了一拨拨贵客,清晨时分,郡守吴鸢就从西边郡府移驾而来,只带了两名心腹文武秘书郎,然后袁县令乘车赶到,见着了等候在驿路旁边的上官吴鸢,竟是连个招呼都不乐意打,径直走入驿站,要了一壶茶水,坐在那边自饮自酌。之后是曹督造独自策马而来,满身酒气,摇摇晃晃翻身下马,打着酒嗝,牵马而行,多半是昨夜酗酒、今早又借酒醒酒了。见到吴鸢后,赶紧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使劲拍了拍衣衫,驱散酒味儿,牵马走到郡守大人身前,笑呵呵作揖行礼:“下官曹茂拜见郡守大人。” 吴鸢升了高官,却没有任何春风得意的姿态,彬彬有礼道:“曹督造是礼部衙门的直属官,见到本官其实不用行拜礼。” 窑务督造官曹茂一脸笑意,面如冠玉,身材修长,不愧是风姿潇洒的“曹家玉树”,言谈举止让人如沐春风:“这怎么行,官帽子小的见着大的就得恭敬些。再说了,吴大人以后若是成了袁家的乘龙快婿,那就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在官场上更加势如破竹,我可不敢有半点怠慢。” 曹茂姿态摆得很低,但是言谈无忌,这些话说得很不合官场规矩,对于吴鸢这个管着一个大郡的封疆大吏,其实也没有太多尊敬。 这并不奇怪,曹茂作为曹家寄予厚望的长房嫡子,对于吴鸢这个袁氏女婿,有足够的理由喜欢不起来。京城袁、曹两大上柱国本是关系莫逆的姻亲世交,近百年以来却变得水火不容,帮着两个家族光耀门楣的祖辈曹沆、袁瀣曾是一辈子并肩作战的坚定盟友,更是大骊崛起的关键砥柱,加上两人是同乡人氏,所以被史书誉为“沆瀣一气、文武双璧”,大骊乡野市井间至今还有诸多传奇事迹广为流传。如今龙泉郡辖内悬挂的那对文武门神其实就是曹沆和袁瀣。至于两家各自让嫡系子弟来此为官,是否有山上高人指点,或是心存接纳某些祖荫的念头,就不得而知了。毕竟那棵老槐树已经倒塌,枝干尽毁,槐叶散尽,这个袁、曹两姓的“龙兴之地”还能不能剩下点祖宗槐荫,真不好说。 很快又有数人联袂而至,全是上了岁数的老者。有手持拐杖的赵家老妪,她的孙子赵繇作为齐静春的书童,在小镇发生变故之前就已经乘坐牛车远离家乡。 还有神意内敛的李家老祖宗,在骊珠洞天的禁制消散后,老人成功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