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章 小巷雨夜 (第9/10页)
这样的半吊子,靠着一大把年纪熬出来的微末道行,根本就不会被真正的山上仙家视为同道中人。” 黄尚依旧不太相信,总觉得师父是真正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不喜欢吹嘘自己的神仙修为。 老人不再多说什么,相比那些腾云驾雾、御风远游的仙家,自个儿一大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这终究不是什么舒坦事。 陈平安又在院门外贴了张宝塔镇妖符。 两人都无睡意,就在院子里闲聊。陈平安神色凝重,陆台依旧笑眯眯坐在椅子上扇扇子。 陈平安刚要说话,陆台伸手阻止:“说了可就不灵了。” 陆台转移话题,打趣道:“一件金醴法袍,养剑葫芦里两把飞剑,一条法宝品秩的缚妖索,等你哪天跻身了七境武夫,那还了得?” 陈平安会心一笑,开朗道:“其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陆台叹了口气道:“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何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名剑修?” 陈平安没好气道:“有什么奇怪的,不就因为你恐高?你从老龙城去倒悬山,是乘坐桂花岛;从倒悬山来桐叶洲,是坐吞宝鲸。那你坐过鲲船吗?” 陆台涨红了脸,一把将手中竹扇丢向陈平安,陈平安伸出并拢双指,轻轻一旋,竹扇如有丝线牵引,滴溜溜旋转起来,绕着陈平安飞行一圈,返回陆台那边。陆台接住竹扇,啧啧道:“学以致用,很快嘛。” 剑师驭剑术,在江湖上可能很神秘,可对于跻身武道四境的陈平安而言,一法通,万法通。 秋日和煦,陆台今天又在院子里独自枯坐打谱,陈平安在一旁练习《剑术正经》。 自从上次陆台察觉到飞鹰堡弟子的查探后,飞鹰堡就再没有私底下冒犯。 陆台趁着陈平安停下剑架的间隙,突然问道:“陈平安,我教你下棋吧?” 陈平安还在那边拧转手腕,找寻最合适最顺畅的握剑姿势来应对变招。出剑想要快,就得从细处不断求变,这跟烧瓷当中极其高明的跳刀手法是一个道理,粗看是“不动”,实则不然。 听到陆台的提议后,陈平安摇头道:“算了吧,我学过,但是下不好。第一次出门游历的时候,我见过高手下棋,我还是更喜欢看人下棋。” 林守一、谢谢、于禄、改名崔东山的少年国师,一个比一个棋力深厚。陈平安经常观棋,可他始终连棋着的好坏、远近和深浅都看不出来,所以自认没有下棋的天赋。 不过就像看到陆台煮茶,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去往大隋的路上,林守一跟谢谢下棋,同样让陈平安心向往之。 棋盘对弈,下棋人那种坐忘的感觉,陈平安觉得很美好。 陆台也不纠缠,笑问道:“知道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 陈平安当然不知道。 陆台捻子落子,眼神炙热:“身前无人。” 陈平安想了想,点点头:“嗯。” 这下子轮到陆台诧异了,抬起头,斜眼看着陈平安:“你真能懂?” 陈平安在院子里缓缓行走,气沉丹田,拳意倾泻,乍一看毫不起眼,原来已是水深无声的境界,他笑道:“有个人的剑,还有帮我打熬武道三境的老人的拳,感觉都是这样的,就像你说的,‘身前无人’。” 陆台微微一愣。 哪怕陆台见过太多的奇人美景,见过钟鸣鼎食、黄紫贵人、羽扇纶巾、餐霞饮露,看陈平安打拳,还是一种享受。但是陆台觉得陈平安可以做得更好。 陆台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只见他耳鼻之间,有四缕白色气息缓缓飘荡而出,却并不离开,也未消逝,如四条纤细白蟒倒挂面目之上。 陈平安有些疑惑,不知陆台此举为何。 陆台走到院子中央,缓缓道:“纯粹武夫炼气,练气士也养气炼气,呼吸吐纳,都逃不掉一个‘气’字。气若游丝,搁在凡夫俗子身上,是形容一个人命不久矣,但是搁在剑修身上,是另外一种景象。” 陆台缓缓吐出一口气,气凝聚如丝,最终在他身前变作一把袖珍飞剑,陆台轻轻一吹,陈平安心弦一震,迅速撇头,一抹白光从他耳畔疾速掠过。然后那抹极其纤细的白光,在整座院子迅猛飞掠,不断拉扯出一条条经久不散的流光溢彩,将一栋院子编织得如同一座剑气牢笼——一座充满凌厉剑气的雷池。陆台一跺脚,异象瞬间消散。 陆台微笑道:“我虽不是纯粹武夫,但是道理还是懂的,你陈平安练拳疯魔,只是一个最普通的拳架,就打了一百万遍,所以拳意浑然天成,但是你其实并不理解其中的真意。”陆台面向陈平安,一手负后,一手伸出,手掌摊开,“世间的拳架,除了壮筋骨气血,温养魂魄神意,真正的玄机,在于一股‘不借助于天地之力,反而要敕令天地’的真气,衔接紧密,为的就是出拳快到不讲道理!” 陆台笔直伸出一拳,砰砰作响,拳罡炸裂,传出丝帛撕裂的声响。陆台又出拳,略有倾斜,一划一滑,出拳最终地点,仍是原先位置,虽然悄无声息,但是被拳头触及的空中气机崩碎,声势惊人。 陆台解释道:“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