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86章 五千甲围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章 五千甲围山 (第1/13页)

老天君与钟魁离开后,一夜再无事。
  陈平安把眼皮子打架的裴钱抱上了窗台,让她回去睡觉。
  陈平安独自留在院中,没有走桩也没有练剑,坐在石桌旁想着今后的谋划。偶有失神,抬头望向夜幕。
  听钟魁先前说过,儒家文庙陪祀圣人中,除了一些人去开疆拓土、寻觅新的洞天福地之外,其余圣人坐镇在这座浩然天下大洲、湖海的天上,俯瞰人间。在他们眼中,人间大修士,无论山上山下,就像那些夏夜飘荡的萤火虫,亮光的强弱,就看那些大修士的境界高低。所以太平山一战,太平山老道士与白猿放开手脚倾力厮杀,再没有遮掩气象,在桐叶洲上方的圣人视野中,就像蓦然炸开的两团光芒,故而引得圣人落下,防止神通广大的大修士一旦毫无顾忌,打碎山河,害了苍生。
  更多时候,陈平安是在闭目养神,心中默诵碧游府玉简上的仙家口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世间万法不离其宗。
  拂晓时分,陈平安睁开眼睛,听到了院外老将军姚镇的脚步声,停在院门口,似乎在犹豫要不要敲门。
  陈平安起身打开院门,姚镇笑道:“不愧是武道宗师,能够听步辨人。”
  陈平安问道:“去驿馆那座园林走走,散散心?”
  姚镇与陈平安并肩而行,缓缓道:“昨天白天之所以没有跟随你们,去游览那位上古仙人骑鹤飞升的地方,是因为我得到了消息,说是蜃景城密使要来驿馆,所以只好等着。一直等到了晚上二更,才等到了那位贵客。你猜是谁?”
  既然这样问,就绝对不会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蜃景城人物,陈平安灵光一闪,答道:“申国公高适真?”
  姚镇伸出大拇指,点头道:“正是这位国公爷。”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既然让申国公担任密使,赶在姚家队伍进入蜃景城前,来骑鹤城传达旨意,说明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申国公的分量,是要重于未来的兵部尚书姚镇。至于申国公离开京城之前,刘氏皇帝有无耳提面命,捣糨糊,陈平安并未见过刘氏皇帝,揣测不出。所以申国公秘密进入骑鹤城驿馆,对于老将军而言,无异于一个天大的下马威。
  京城居大不易,哪怕你是姚镇也一样,照样是个边陲外人。
  藕花福地那趟岁月悠悠的“远游”,陪着东海老道人一起观道,陈平安受益匪浅,可能直到离开藕花福地那一刻,这么个泥瓶巷的泥腿子,才将裤管上最后一点泥土抖落。
  姚镇缓缓道:“大泉王朝,刘氏开国两百年,起起伏伏,原本外姓郡王国公,总计十人,就只剩下申国公府这么一棵独苗了。老申国公爷口碑极好,为人公道,两次冒着被摘掉国公府匾额的风险,分别保下了一拨清流臣子和一位边陲武将,所以庙堂上,无论文武,都念这两份申国公府的香火情。现任国公爷高适真,韬光养晦,不太爱出风头,不过年少时就与当时的那座潜邸来往密切。回头来看,这位国公爷也不简单,所以高树毅才有本事在蜃景城横着走……”
  陈平安突然插话道:“高树毅横行跋扈,惹恼各方权贵,未必不是国公府自污名声的手段。两代国公爷,各凭本事,占尽了朝臣想都不敢想的好处,如果高树毅再不做点什么,国公府的下场,说不定就是先前姚家边军的境遇了。”
  姚镇脸色古怪,再次朝陈平安伸出大拇指,赞道:“与我那孙女近之的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姚镇拍了拍陈平安的肩头,笑道:“不过呢,这番论调,是咱们近之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说的。”
  陈平安心中好笑,你老将军较这劲做什么,但嘴上还是附和道:“近之姑娘兰心蕙质,显学杂学皆精,我自然是远远比不上的。”
  姚镇沧桑的脸庞上笑开了花,心中阴霾,一扫而空。
  至于申国公高适真到了驿馆,具体说了些什么,姚镇作为刘氏臣子,当然不会泄露半点。
  不过若是蜃景城和国公爷想要对付自己的小恩公,姚镇也不介意再死一回,反正将自己这一条老命还给陈平安,也还是姚氏赚到了,毕竟姚家铁骑已经算是彻底脱离了这场风浪。这是昨晚姚镇深夜送高适真出城后,返回驿馆与姚近之秉烛夜谈,孙女得出的定论。蜃景城在他姚镇进京之时,会有一场万人空巷的迎接盛事,姚家铁骑的名声,会在层层官府的推动下,享誉朝野。
  驿馆园林极负盛名,在历代文人骚客、贬谪官员的极力渲染下,竟是有了“山池之美,亭台之秀,京师诸王莫及”的名头。
  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两人走上一座木拱桥。如今陈平安对于桥梁结构的熟稔,可能已经不亚于一位工部衙门官员了。他走在桥上,脚步时轻时重,伸手轻轻敲打栏杆。姚镇只当是陈平安的个人爱好,也未好奇询问。
  姚家队伍后天动身,今晚有一场刺史举办的筵席,明天是郡守私下宴请老将军姚镇,所以还能在骑鹤城游玩两天。
  陈平安就留在院子里关门修行。
  陈平安武道进阶一事,攀升速度已经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