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江湖酒一口闷 (第10/11页)
愿热情待客,洒扫山庄你们还是别去了,多是些无聊应酬。”然后说了绿莺国那处仙家渡口的详细地址。 陈平安绕出柜台,笑道:“那就劳烦王庄主让人牵来两匹马,我们就不在小镇过夜了,立即赶路。” 王钝一挥手,将闻讯赶来的一名山庄弟子喊到身边,是一名面如冠玉的中年剑客。王钝武学驳杂,无论是拳法轻功还是刀剑枪,皆是五陵国当之无愧的第一人,所以一众亲传弟子当中各有精通,赶来酒肆的这位就是深得王钝剑术真传的得意弟子,在五陵国是稳居剑术前三的江湖高手,见到陈平安后,听过了师父的吩咐,离开酒肆之前,没忘记朝他抱拳行礼:“洒扫山庄弟子王静山拜见剑仙,以后剑仙若是还会路过山庄,恳请剑仙指点晚辈剑术一二。” 陈平安笑着点头:“好的。” 王钝笑道:“指点什么剑术,山上的飞剑一来一回你就输了。直说想要亲眼见识一下剑仙的本命物就是,扯什么狗屁理由,也不害臊。” 王静山显然熟稔自己师父的脾气,也不觉得尴尬,面带微笑,告辞离去。 很快,王静山就从山庄带来两匹骏马。除了他之外,还有两骑,是王静山的师弟师妹。 没有什么客套寒暄,陈平安与隋景澄翻身上马,策马远去。 那个与王静山一般背剑的少年双手握拳,啧啧称奇道:“不愧是书上所说的剑仙!” 王钝笑道:“你哪只狗眼看出来的?” 少年是半点不怕师父的,双指弯曲,指了指自己眼眸:“都瞧出来了!” 这个动作,自然是与师父学来的。 少女佩刀,不以为然道:“我反正是没看出什么门道。” 少年嗤笑道:“你学刀,不像我,自然感觉不到那位剑仙身上无穷无尽的剑意。说出来怕吓到你,我只是看了几眼就大受裨益,下次你我切磋,我哪怕只是借用剑仙的一丝剑意,你也必败无疑!” 王钝一巴掌拍在少年脑袋上:“傻样儿,方才那位剑仙在的时候你咋不说这些?” 少年一本正经地道:“剑仙气势太足,我被那股惊天动地的充沛剑意压制,开不了口啊。” 王钝又是一巴掌拍过去,打得少年脑袋一晃荡:“滚一边去。” 少年大摇大摆走出去,转头笑道:“来的路上,听静山师兄说翻江蛟卢大勇领教过剑仙的飞剑,我去问问,如果不小心再给我领略出一丝飞剑真意后,呵呵,别说是师姐了,就是静山师兄以后都不是我对手。于我而言,可喜可贺;于静山师兄而言,真是可悲可叹。”说完,他便快步如飞。 王静山忍着笑:“师父,小师弟这臭毛病到底是随谁?” 王钝为了撇清自己,开始胡乱泼脏水:“应该是随你们的大师姐吧。” 王钝的大弟子傅楼台用刀,也是五陵国前三的刀法宗师,而且傅楼台的剑术造诣也极为不俗,只是前些年老姑娘嫁了人,竟是相夫教子,选择彻底离开江湖。而她所嫁之人既不是门当户对的江湖豪侠,也不是什么世代簪缨的权贵子弟,只是一个殷实门户的寻常男子,而且年纪比她还要小了七八岁。更奇怪的是,整座洒扫山庄,从王钝到所有傅楼台的师弟师妹们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一些江湖上的闲言碎语也从不计较。早年王钝不在山庄的时候,其实都是傅楼台传授武艺,哪怕王静山比傅楼台年纪更大一些,依旧对这位大师姐极为尊敬。所以少女有些打抱不平了,埋怨道:“师父,可不能因为大师姐不在山庄了,您老人家就卸磨杀驴,这也太没江湖道义了。” 王钝置若罔闻,走回酒肆,坐在酒桌旁。王静山开始借此机会向他汇报洒扫山庄的近况,包括钱财收支、人情往来等,例如皇帝御赐匾额的悬挂挑选了哪天做黄道吉日,哪个门派的哪位大侠递交了名帖和礼物,却未进庄子住下;又有谁在下榻山庄的时候跟他诉苦或想要请王钝帮忙与人递话,又有哪个门派的哪位江湖老人寿宴,洒扫山庄需要谁露面去登门还礼;刑部衙门那边一位侍郎亲自寄信到了山庄,需要庄子上派遣人手去帮官府解决一桩悬疑难解的京城命案…… 王钝一口一口喝着酒水,有些王静山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他大多只点点头,就算通过了;若是觉得不够稳妥,就开口指点几句。一些个他认为比较重要的注意事项,也说得事无巨细,王静山一一记下。 佩刀少女在一旁听得打哈欠,又不敢讨酒喝,只是趴在桌上,望着街道,偷偷想着那个头戴幂篱的女子到底是什么面容,会不会是一位大美人?摘了幂篱会不会其实也就那样,不会让人觉得有丝毫惊艳?不过少女还是有些失望的,那位原本以为一辈子都未必有机会见上一面的剑仙除了年轻得让人倍感惊奇,其余好像没有一点符合她心目中的剑仙形象。 王静山说了将近半个时辰,才将近期热热闹闹的山庄事宜一一说完。他从不饮酒,对于剑术极为执着,不近女色,而且常年茹素,但是大师姐傅楼台退隐江湖后,山庄事务多是他与一位老管家管,后者主内,他主外。事实上,老管家上了年纪,早年在江湖上落下许多病根,已经精力不济,所以更多是他担待。王钝跻身十人之列后,老管家就有些手忙脚乱,需要王静山出面打点关系,毕竟不少有些名气的江湖人就连负责接待自己的洒扫山庄弟子是什么个身份、